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由中科院、国务院三峡办、重庆市政府共建,于2011年底落户水土高新园。项目规划占地300亩。研究院项目包括科技研发、产品产业化与成套技术开发、技术支撑、管理服务4个模块,重点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与前沿技术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工程化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下设3个研究所,分别为 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 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和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 目前,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首期10万㎡的科研园区已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综合科研楼、学生公寓、孵化楼等设施已建成。一个以高新科学技术为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高层次科研平台已快速搭建。 据悉,到2015年,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人员总体规模将达到1000人,其中员工700人。流动研究人员300人。建立5-10个硕士、博士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支撑岗位和管理岗位的比例分别为70%、20%、10%, 专业高级技术岗位到位155人,其中正高55人。将设立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搭建微纳制造、智能 工业设计、 3d打印技术、超级技术等公共科研平台,力求在机器人产业、石墨烯产业、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依靠中科院这颗科技大树的雄厚支撑,抢占两江科技制高点的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将为重庆乃至西部打造科技新引擎。 袁家虎说: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在三年前两江新区成立时,在选择研究方向时,设定两方面。一方面是高新科学技术,另一方面是生态环境保护。在科技布局上,则是三个方向。有电子信息、还有装备制造、生态环境(环保装备),这些布局是和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时间不长的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科研成果转化正带给重庆一个又一个惊喜。在没有正式入驻水土高新园时,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就一边招兵买马,一边推进重大科技项目距的研发转发。3D打印、机器人、石墨烯这些由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发的现代高科技产品,正如一朵朵“科技之花”渐次绽放在重庆绽放。 3D打印产品 记者在位于两江新区水土高新产业园的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实验室见证了3D打印神奇的一幕:以往靠模具机器生产出来的 花瓶,通过科研人员数码建模,把设计文件发送到3D打印机,然后选择ABC塑料剂,经过喷涂、挤压等方式一层一层添加打印,约半小时后,一个漂亮的花瓶便呈现在面前。据科研人员介绍,只要加入橡胶、塑料、纸、聚氨酯类、金属等特定材料,花费数小时或数天,便可打印出像拖鞋、雕像、扫地机器人部件甚至金属手枪之类的工业产品。 研究院智能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了世界上首台移动式多角度人脸图像采集阵列,并以此为基础研发出了世界领先的动态人脸识别和视频目提取与检索算法。 石墨烯新型材料 石墨烯新型材料取得突破。广泛应用于纳电子器件、代替硅生产超级计算机、光子传感器、减少噪音、晶体管、触摸屏、基因测序等领域的石墨烯新型材料研发成功,目前已在重庆建立第一个石墨烯薄膜的生产企业,加快建设国内第一条在世界上都比较领先的石墨烯生产线。 焊接机器人 重庆造机器人快速起步。成功研制出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等企业焊接工艺的焊接机器人。正与重庆市各方面紧密配合,从规划、招商引资、技术研发、机器人生产线的布局全方位推动。目前,智能装备已与重庆三一机器人有限公司、重庆中德玉材料有限公司、重庆蓬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开展合作;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科技研发和创新发展带来新契机。袁家虎表示,正结合重庆五大功能区规划,密切与各区县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对应合作,转化科研成果。 同时,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正迅速推动生态环境(环保装备);力争在大数据、信息服务等方规划取得重大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