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1-9-15
- 注册时间
- 2011-7-15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50625
- 纳金币
- 53202
- 精华
- 32
|
面向困难人群的免费馒头店已经坚持了4个月
12月8日下午5点,石狮市八七路。跟往常一样,环卫工人徐寿昌放下手中的活,来到曾坑社区霞角一馒头店,双手接过两个热气腾腾的馒头。
这家免费馒头店已开张4个月,红色广告牌依然温暖醒目:“本店所有馒头免费送给各种贫困人群,不对外售卖,请谅解。如果您是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收入低微的贫寒家庭、正在为找工作奔波的毕业生、无助老人、流浪者、拾荒者,欢迎您来免费食用。”
“几十年没见过这么好的事儿”
徐寿昌,江西抚州人,今年52岁,家贫,3月来到石狮打工,由于腰肌劳损干不了重活,当上了一名环卫工人,月薪1200元。他每月省下一半工资,寄回遥远的江西山村。
为了省钱,徐寿昌一天只吃两顿,中午吃快餐,一顿8元,晚上7点后自己做饭,花费约8元。
8月3日,一家名叫“永恒阳光”的免费馒头店开张。此后,徐寿昌不但早饭有了着落,傍晚肚子饿得咕咕叫时,也会去拿两个馒头。
馒头的热气还在空气中打转,徐寿昌一边吃一边露出淳朴的笑容:“这馒头实在,不像别的馒头店发那么大。馒头要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一名拉着板车的老人紧挨着他坐下,开始吃馒头。“他姓薛,是我老乡,在工厂里扫地。”徐寿昌说。记者与徐寿昌聊天的15分钟内,陆续有20多人前来领取馒头,其中不乏言语有障碍的,走路不便利的,徐寿昌说,每到开饭时间,他们就来了。
在摊上吃饱后,徐寿昌不忘打包两个馒头。“这家店确实好,50多年没见过这么好的事儿。等60岁回江西抱孙子时,我一定要写封感谢信,不知道到时这店还在不在。”徐寿昌说。不怎么识字的他想好了,到时去文印店,让店员打一份大红色的信。
“我们应该可以坚持很久”
店员小涂说:“坚持4个月不算什么,只要没人打扰,我们应该可以坚持很久!”
8月3日开张那天,馒头店一共送出200个馒头,这几个月,由于媒体报道和当地困难群体的口口相传,每天送出去的馒头达到了1000多个。“每天要做掉125公斤面粉。”小涂说。
尽管开的是免费店,但做馒头不含糊:一整套崭新的设备;蒸笼和蒸片都是上好材料,一个蒸片就要100多元;为防止蚊蝇,馒头半成品细心地用纱布蒙着;面粉,也是上等。
三间店面,每月房租2500元,加上煤气费、原料,每天成本约1000元。小涂说:“钱方面没什么压力,本来是要做五六千个,但是如果真做那么多,两个人可能忙不过来。”
一谈起出资人,小涂口风很紧:“不要问那么多嘛,又不是查户口。”4个月来,店老板依然是个谜。
每天早上5点起床做馒头,7点准时开张,中午人少时再做一大笼,晚上7点,看到熟悉的面孔***了,两个年轻人才将卷帘门拉下。送馒头时,小涂没什么言语,只是微笑,点头。店里有个规矩:店里吃,管饱,打包,一次只能带两个。另一个规矩是:不属于贫困人群,不能拿馒头,想花钱买馒头,也不卖。如何辨别贫困人群?小涂说,标准其实很简单,穿金戴银的来拿,不会给,看衣着,看职业,很容易辨别。有一次,一个中年男子拿出100元,非得买两个馒头,被他婉拒了。
小涂说,刚开张时,每天来的媒体记者、网友太多了,精神压力很大,他的理想状态是:两个年轻人,一间小铺面,每天自己动手,用心做救济馒头,不被干扰,不求闻达,仅此而已。
“不要把免费馒头复杂化”
短短两天,记者发布的带有徐寿昌笑容照片的微博,在网上被转发5000多次。网友表示:“这是寒冷冬日里的一股暖流。”
网友“朱子晰”说:“全国各地都可以效仿,如果普及开来,绝对是一大善举!受益者也可以回头去捐助他人。”在网友的留言中,温州的红日亭,洛阳的免费素菜馆等类似的善举,也一再被人提及。
不少网友表达了跟进开店的决心。微博名人“老榕”在微博中说道:“这事儿真靠谱。我忙不过来,没法操办,有人挑头不?略改良一下,每天第一个馒头售价1000元。我买。”
也有部分网友表达了对馒头店持续被曝光的担心。“半山斋主”说:“民间的爱心组织总是在安慰我们脆弱的神经,担心的是此消息散出会不会出现类似‘千人抢萝卜’事件的尴尬?”“宁波一年”表示:“这么一个馒头店长期亏本经营,当地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会不会介入?”网友许婧则希望:“不要去追查幕后老板,这年头能踏踏实实做点实际的善事不容易,不要吓跑了他们,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又少了一份依靠。”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丛春华表示,有一种善举是沉默的善举,并不想被过度关注,只想力所能及地做事,求的是心灵慰藉。一旦被放大,被质疑,他就很难承受了,也不可能维持原状了。
“这是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本质的善,无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店主人目前为止都是在做好事,不要把免费馒头复杂化。”一条网络评论如此说道。
(东南网-福建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