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金网

标题: 解构意识大脑:如何看待“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打印本页]

作者: 铁锹    时间: 2018-2-28 08:27
标题: 解构意识大脑:如何看待“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pwas3k2vcapslb7j.jpg
内容简介
继颠覆性巨著《笛卡尔的错误》之后,达马西奥通过对多年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总结,向一个困扰人类的根本谜题发起了大胆的冲击。这个谜题就是:意识从哪里来?
在梳理了大量临床案例和大脑神经解剖结构的线索后,达马西奥解释了在他眼中大脑如何构建心智、心智如何构建意识的原理,并着重强调了自我在构建意识大脑中的重要性。这种基于演化的研究角度,彻底转变了长久以来人们看待和描述有意识心智的方式。
在《当自我来敲门》中,达马西奥邀请读者和他一起踏上一场意识的冒险之旅,带领读者深入迄今为止无人到达的未知领域,层层揭开自我与意识的秘密。
作者简介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教授。
他以情绪为出发点,从演化的角度重新阐释了人类意识产生的路径,其研究成果被各学科研究者广泛引用,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评为“高被引学者”之一。
他的首部著作《笛卡尔的错误》一经问世便获得热烈反响,自此以后,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向。
书籍摘录
从单细胞到有意识的大脑
单个细胞的生存意志
很久很久以前,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生命形成了。时间是在38 亿年前,所有生物的祖先第一次露面。大约20 亿年之后,成功生存下来的单菌落眼看就要占领整个地球了,这时,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出场了。细菌同样是单细胞生物,但它们的DNA 并非聚集在细胞核之中。
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更加高级。这些生命形态在学术上被称为真核细胞,属于一个更大的生物层级,即原生动物门。这些细胞是生命初期最早出现的真正独立的生物。在没有共生生物的情况下,它们也能够独立存活。今天,这些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仍然与我们共存着,活跃的阿米巴原虫和奇妙的草履虫就是例子。
单细胞生物具有胞体支架,即细胞骨架,内有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核是储存细胞DNA 的指挥中心;而在线粒体等细胞器的控制下,养料在细胞质中转化为能量。躯体的边界是由皮肤来界定的,在细胞的内外之间也存在这样一种边界,名为细胞膜。
从许多方面来说,我们能从单细胞生物的样子看出个体生物可能会是什么样子,譬如说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幅抽象的草图:细胞骨架对应着躯体的支架,正如所有人体内的骨架一样;细胞质对应于躯体内部及所有脏器;细胞核等同于脑;细胞膜等同于皮肤。在这些细胞中,有的甚至还具有等同于四肢的纤毛,可以在纤毛的协同运动下游动。
比较简单的个体生物相互合作,从而令相互分离的真核细胞成分聚合起来,换句话说,细菌放弃了独立的地位,作为组成部分,构成了高效、崭新的集合。某一类细菌产生了线粒体,另一种细菌帮助那些喜欢游动的生物形成了细胞骨架和纤毛,例如螺旋体,如此等等。
令人吃惊的是,我们这样的多细胞生物体也是以相同的基本原理组合起来的,数以亿万计的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组织,不同类别的组织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器官,不同的器官连接起来形成了系统。组织的例子包括皮肤、黏膜内壁及内分泌腺的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或神经元组织,以及在恰当位置将它们连接起来的结缔组织。
器官的例子非常明显,从心脏到胃再到脑都是。系统的例子包括由心脏、血液和血管所组成的整体,即循环系统,还包括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这种合作布局导致我们的机体成为由万亿个不同种类的细胞组成的高度分化的组合。当然,这些细胞中包括了 大脑最特别的构成要素:神经元。
多细胞生物,或者说后生生物的细胞与单细胞生物是不同的,主要差别在于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必须自给自足,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则生活在差异极大、极为复杂的环境中。对于单细胞生物的细胞来说,许多任务必须独立完成,而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这些任务被分配给了特定类型的细胞。
大体上,任务的分配与单个细胞内不同结构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功能角色是类似的。多细胞生物由多种相互配合的单细胞生物组织而成,最初它是由更小的个体生物组合而成的。简单看来,多细胞生物具有多个部分,各部分中的细胞相互配合。这听起来很熟悉,可能会让你联想到人类社会。这种相似性令人吃惊。
虽然多细胞生物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及大脑一样,的确拥有具备高级分析决策力的指挥中心,但其管理方式是高度去中心化的。然而,对于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多细胞生物而言,所有细胞都具有单个细胞所具有的相同成分,即细胞膜、细胞骨架、细胞质、细胞核,只有少数细胞例外。如红细胞只有120 天的短暂生命,只负责运送血红蛋白,它们不具有细胞核。
此外,所有这些细胞都具有相似的生命周期:出生、发育、衰老、死亡,与大型生物别无二致。人类机体的生命基础是众多同时存在、分工明确的生命。事实上,如果没有生活在人类黏膜层之中的细菌,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考虑到这一点,上述措辞只是一种保守的说法。这些细菌聚集在一起组成了“微生物群系”,据估计,它们的数量比所有人类数量的10倍还多。
单细胞生物似乎具有一种不可动摇的决心,其微小细胞核内的基因命令它们活多久,它们就会活多久。对生命的支配中包含一种对维系生命的笃定坚持,直到细胞核内的某些基因允许细胞死亡,这种坚持才会终止。
我知道,用“欲望”和“意志”这样的概念来描述单个细胞,是难以想象的。直觉告诉我们,巨大的人类大脑通过运作而产生了态度和意图,它们是与具有意识的人类心智相联系的,怎么可能会在如此初级的生物上出现呢?但不管你想把这种细胞行为的特征称作什么,它的确是存在的。
单个细胞没有有意识的认识,也不具备大脑中复杂而神秘的思考机制,但它看起来拥有一种态度:希望活到基因所规定的寿命长度。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希望,以及为了实现这种希望所需的所有一切,在有关生存条件的外显认识及考量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因为这两者显然都是细胞所不具备的。为了让细胞继续生存,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影响,进行了复杂的计算。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处理各种生存条件带来的问题,想方设法令细胞适应环境、继续存活。
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它们会以令人惊讶的精准度对内部分子的位置和分布进行重新排列,并改变如微导管等子成分的形态。对于威胁或良好的境遇,它们都会作出反应。显而易见,这些适应性调整是由细胞的遗传物质指示细胞成分完成的。
人类意识成就社会文化
我们常常会上当,认为在高级的生命管理背后,态度、意图和策略起源于庞大的大脑和复杂的有意识心智。如果从演化金字塔的顶端、从目前的环境出发来看待这一问题的话,这样考虑是合理而谨慎的。然而真实情况是,有意识心智仅仅是将对生命管理的认识变得可知而已。我们会发现,有意识心智对演化的关键贡献位于更高级的水平上,与深思熟虑的线下决策及文化创新有关。
我绝对不是要贬低生命管理的高级水平所具有的重要性。事实上,通过让我们进行选择,人类的有意识心智使得相对灵活的社会文化规定成为可能,超越了群居性昆虫所展现出的蔚为壮观而复杂的社会组织,准确地将演化引入了新的轨道,这正是本书的主旨之一。我对意识的传统观点所采取的叙事顺序进行了反转,认为生命管理的隐性知识出现于意识经验之前。我还想说,这种隐性知识极为复杂巧妙,不应该被视为原始落后的。它极其复杂,看上去相当智能。
我并不是在贬低意识,相反,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无意识生命管理的地位,并指出它组成了有意识心智的态度及意图的蓝图。我们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具备我刚刚提到的这种无意识态度。人类的意识渴望生存、渴望超越其他物种,这会不会是我们体内所有细胞早期意志的集合,是所有细胞的集体宣言呢?
与众不同的神经元
借由一个声音传递出一个群体的意志,并不仅仅是充满诗意的想象,而是与有机体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的。这个声音的确存在,它以自我的形式存在于意识脑之中。但是,个体如何将单细胞及其集合的无大脑、无心智的意志传递给起源于大脑的、具有有意识心智的自我呢?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在叙述中引入一个全新的、划时代的角色:神经细胞,或者说神经元。
就我们所知,神经元是一种独特的细胞,它不同于任何一种人体细胞,甚至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脑细胞,例如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何以如此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呢?它不也一样具有细胞体、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吗?不也和其他人体细胞一样会对内部分子进行重新排列吗?不也一样能适应环境吗?是的,它的确具有所有这些性质。神经元是彻头彻尾的人体细胞,但它们又非常特殊。
为了解释神经元为何如此特殊,需要从功能性和策略性差异方面进行思考。一种基本的功能性差异是,神经元能够产生改变其他细胞状态的电化学信号。电信号并不是神经元发明的。像草履虫这样的单细胞生物也能产生电信号,以此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但神经元是利用这些信号来影响其他细胞,比如其他神经元、分泌化学分子的内分泌细胞以及肌纤维细胞。其他细胞状态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了活动,活动又形成了最初的行为,并对行为进行调节,最终促成了心智的产生。
神经元之所以具有这种本领,是因为它能沿着叫作轴突的管状部位产生并传递电流。有时候,电流传递的距离已经达到了肉眼可见的范围,信号会从运动皮层出发,沿着神经元轴突传递几十厘米到达脑干,或者从脊髓传递到四肢末端。电流到达神经元末端的突触后,会引起化学分子的释放,这种化学分子就是神经递质,它将对传递链条上的下一个细胞产生作用。如果接下来的细胞是肌纤维细胞,就会产生运动。
神经元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这一问题的答案已不再神秘。和其他人体细胞一样,神经元细胞膜的内外都存在电荷,而电荷是由于钾、钠等离子聚集在细胞壁内外而产生的。但神经元利用了细胞膜内外的巨大电荷差异,即极化的状态。当这种差异大幅降低时,某处细胞膜就会产生局部去极化,而这种去极化会像波浪一样沿着轴突传递下去。这种波浪就是电冲动。神经元去极化后,我们就说它们“被激活了”或者“正在放电”。总之,神经元和其他细胞具有相似之处,但它能够向其他细胞发送信号,对它们造成影响,从而改变其行动。
上述功能性差异造成了重要的策略性差异:神经元的存在是为了使其他人体细胞获益。对于基本的生命加工而言,神经元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所有那些压根儿就不具备神经元的生物都能轻而易举地证明这一点。但在具有多种细胞的复杂生物体内,神经元能协助多细胞生物体管理生命。这就是神经元的目的,也是由神经元构成的大脑的目的。从令人惊叹的创造力到高尚的精神境界,大脑展现出了各种令人敬畏和难以置信的本领,这些本领似乎正源于神经元所栖身的躯体管理生命的决心。
在一些不太发达的脑中,神经元排列形成神经节,构成神经网络,这些神经元也协助着其他躯体细胞。它们接收来自躯体细胞的信号,促进化学分子的释放,使内分泌细胞分泌出激素,将其传递到躯体细胞从而改变细胞功能;或促成运动的产生,令肌纤维兴奋并收缩。然而,在复杂生物结构精巧的大脑中,神经元网络最终形成了对躯体部分结构的模拟。它们对躯体状态进行表征,对其所服务的躯体进行映射,并构成了躯体的某种虚拟的神经替身。重要的是,神经元毕生都与这具它所模拟的躯体保持着联结。我们将会看到,对躯体的模拟、与躯体保持联结,都对管理功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总之,神经元与躯体息息相关,这种对躯体的不懈影响,正是神经元、神经元回路及大脑的典型特征。我相信,这正是我们体内的细胞对生存的隐性意志能够被转译为有心智、有意识的意志的原因。脑回路模拟了这种隐性的细胞意志。妙的是,神经元和大脑与躯体相关这一事实,还说明了外部世界是如何在大脑和心智中被映射的。我会在第二部分中说明,大脑对躯体外世界的映射,是基于对躯体的调节来实现的。当躯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眼睛、耳朵、皮肤等躯体感觉器官会产生变化,大脑对这些变化进行了映射,于是也对躯体之外的世界间接地形成了某种形式的表征。






欢迎光临 纳金网 (http://c-www.narkii.com/club/) Powered by Discuz! X2.5